防移工成破口…在檢疫期 確實找到有症狀者
移工檢疫期滿確診個案有增多趨勢,部分專家建議針對高風險國家移工進行期滿前採檢,或依磐石艦模式,全面採檢案六八八宿舍移工血清抗體,對此,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說,暫無全面採檢計畫,但會持續針對陽性個案培養病毒,確認病毒何時還具有複製能力,作為檢疫時間的參考。
陳時中強調,目前不少檢疫期滿驗出陽性的個案,體內病毒相當少,培養不出來,傳染力極低,因此,未來居家檢疫仍是我國防疫主要手段。
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表示,現在國內並無不明感染源,驗血清抗體追查來源相對不重要,倒是在執行檢疫隔離上,檢驗病毒核酸更為重要。
對於移工可能造成防疫漏洞,黃玉成透露,專家小組日前曾針對社福或產業類移工在檢疫期滿後採檢進行討論,目前擬出三個方案,尚無定案。一為維持現狀,僅針對印尼、菲律賓籍和不論國籍的社福類移工集中檢疫,並於檢疫期滿前採檢;二為所有移工一視同仁,十四天檢疫期滿後採檢,陰性者繼續自主健康管理七天;三是所有移工十四天檢疫期滿後採檢,陰性者無須再自主健康管理七天。
黃玉成說,帶移工採檢需要人力,指揮中心應先決定我國防疫要「零漏接」,還是「零失分」。若堅持「零漏接」,當然做越多越好,若只是要「零失分」,就需考量多做的防疫作為是否符合成本效益。
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、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,檢疫期間有症狀者要採檢、檢疫期滿再檢驗一次,這是最重要的,但不可能無限上綱到要求期滿後每幾天就要驗一次。如果檢疫期滿是陰性,就算後來驗出陽性,陰陰陽陽,代表個案感染很久,已無傳染力。
李秉穎建議,移工檢疫重點為「如何確實在檢疫期間找到出現症狀者」,移工可能因為語言障礙、擔心工作因病受阻,甚至遭遣返等種種原因而不敢回報症狀。
資料來源:聯合新聞網109.12.07 |